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上海实验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
以宝A井入井工作液、地层水和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应用浊度测试、离子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岩心动态污染等测试手段,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开展了工作液与地层水间配伍性实验、不同工作液间配伍性实验和岩心动态污染实验。分别通过絮凝法和入井工作液顺序污染的方式对配伍性实验和储层岩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钻井液滤液与地层水体系未产生明显沉淀,说明其体系配伍。完井液滤液与地层水、钻井液滤液与完井液滤液体系老化前后Ca2+含量降低,浊度增加,均产生了白色焦磷酸复合盐(K_2CaP_2O_7)沉淀,说明两种体系均不配伍,产生的沉淀对储层造成了一定损害。岩心经过4轮次工作液顺序动态污染后,岩心渗透率无法得到有效恢复,最终渗透率恢复值为25.87%,属于严重损害,其中水泥浆、完井液和射孔液均对储层具有明显损害。
115 | 0 | 5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 周军良,耿红柳,胡勇,等.渤海D区块沙河街组高温低渗储层压裂液敏感性伤害及对策[J].地质找矿论丛,2018,33(4):597-603.
[2] 张崇,任冠龙,靳书凯,等.海上低孔低渗气田抗高温完井产能释放液的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8,35(6):126-130.
[3] 姚泾利,刘晓鹏,赵会涛,等.鄂尔多斯盆地盒 8 段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地质工程一体化对策[J].中国石油勘探,2019,24(2):186-195.
[4] 熊伟,刘华勋,高树生,等.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9,31(5):89-92.
[5] 胡进军,肖伟伟,邓义成,等.致密性气藏储层损害实验方法探讨与评价[J].钻井液与完井液,2020,37(4):488-493.
[6] 余世福.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损害因素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20,37(3):57-61.
[7] 庞振宇,孙卫,雒婉莹,等.低渗透致密气藏水锁空间及伤害程度影响因素探析:以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盒8段储层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14,33(3):140-144.
[8] 游利军,孟森,康毅力,等.气藏型储气库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技术对策[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1,11(3):395-403.
[9] 苏晓明,熊汉桥,徐鹏,等.常温下油包水乳化钻井液水侵后对裂缝性储层渗透率的伤害性能分析[J].油田化学,2017,34(2):206-210.
[10] 黄知娟,潘丽娟,路辉,等.大数据分析顺北油田SHB-X井试采产液量骤降原因[J].石油钻采工艺,2019,41(3):341-347.
[11] 许杰,林海,董平华,等.海上热采井钻井液储层保护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8,35(6):71-76.
[12] 黄书恺,黄晶,柳洋杰.适合于海上某油田低伤害环保型水基完井液研究[J].当代化工,2016,45(11):2599-2601,2608.
[13] 杨兵.东方1-1气田甲酸盐钻井液完井液一体化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2.
[14] 杨智凯,汪婷,史跃凯,等.苏里格C区气藏水锁伤害机理及解水锁效果评价[J].石油化工应用,2017,36(12):41-43,57.
[15] 郭玲君,沈延伟,李福军,等.低渗透储层水锁伤害影响因素室内评价[J].石油化工应用,2015,34(1):115-117.
[16] 刘长龙,张丽平,兰夕堂,等.钻完井作业后返排与否造成的不同储层伤害对比[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7,34(5):123-128.
基本信息:
DOI:10.20075/j.cnki.issn.1003-9384.2024.05.012
中图分类号:TE52
引用信息:
[1]石兴廷,段野,胡碧瑶等.宝A井钻完井工作液配伍性及储层损害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24,41(05):50-53.DOI:10.20075/j.cnki.issn.1003-9384.2024.05.012.
基金信息: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KJGG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