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2,219
低初黏延缓交联凝胶体系性能研究
赵鹏;敖文君;韩玉贵;阚亮;吕鹏;鲍文博;针对常规凝胶初始黏度高、易造成近井堵塞以及难以深部运移与封堵的问题,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与原位聚合法,研制了一种低初黏可延缓成胶的凝胶体系。该体系初始粒径范围为100~200 nm,初始黏度小于2 mPa·s,成胶时间在10~20 d,成胶强度在5 000~30 000 mPa·s可控,180 d热稳定强度超过30 000 mPa·s。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渗透率4 000×10-3μm2下,其封堵效率大于94%;封堵后,高渗层分流率从注体系前的98.5%下降到8.2%,低渗层分流率从1.5%上升到91.8%,较常规凝胶体系低渗层分流率提高26.1%;长岩心实验下,其深部运移距离可提高20%以上。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高效防水锁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王娟娟;张冲;王军舰;董传瑞;葛地;为了有效缓解强亲水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水锁伤害,以二乙醇胺、环氧氯丙烷和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为主要试剂,制备了一种适用于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防水锁剂F-12,对其防水锁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F-12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润湿反转作用,可将亲水表面改善为中性润湿,最低表面张力可达到20.7 mN/m,用其水溶液处理后的石英片的接触角最大为94.636°,能有效抑制储层中的水锁伤害,使用后水锁伤害降低51.95%~61.17%。F-12能降低岩心自吸能力,并减小伤害后的拟启动压力及压力梯度,且效果优于现场所使用防水锁剂。
接枝型微球降凝剂对南苏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缴增甫;张旭彪;冯仁子;丛仕龙;田大园;李鑫源;杨飞;针对南苏丹高凝高黏原油,合成了一系列丙烯酸十八酯接枝型微球降凝剂,考察了降凝剂对南苏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型微球降凝剂可将南苏丹原油凝点从39℃降低至30℃,原油析蜡点从62℃降低至60℃,原油黏度从25℃时的2 681 mPa降至590 mPa,降黏率高达78%。加入微球降凝剂后,原油的蜡晶聚集体尺寸变大、结构更为紧密,蜡晶团簇化更加显著,蜡晶不易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原油低温流动性增强。
胜利滨3井组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邱春阳;周建民;秦涛;周晓轩;王伟;陈二丁;针对胜利油田滨3井组施工中钻井液技术难点,通过优选处理剂构建了低活度强封堵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评价实验表明,低活度强封堵润滑防塌钻井液抑制性、封堵性和润滑性好,储层保护及井眼净化能力强。在滨3井组21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施工中采用活度平衡及协同封堵技术,保证定向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和前期施工井相比,平均钻井周期降低23.42%,平均完井周期降低17.02%,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3.47%。
调驱型耐温抗盐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李海涛;何冬月;冯益富;李彬;张娜;针对高温高盐非均质油藏条件,以丙烯酰胺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主要原料,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调驱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在90℃、矿化度32 868 mg/L的盐水条件下,质量浓度为2 500 mg/L的调驱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剪切黏度保留率达到71.0%,经120 d老化后表观黏度保留率为75.5%。在3倍渗透率级差并联填砂管中,调驱型聚合物体系在低渗管中的稳定分流率为31.8%,提高采收率幅度为33.0%,明显优于常规抗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产品。调驱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非均质调控能力和流度控制能力,在高温高盐非均质油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控释包覆增黏体系聚合物微球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李翔;李玲玉;郐婧文;铁磊磊;王浩颐;楚重重;将丙烯酰胺和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等功能单体与白油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先聚合形成增黏高分子的内核层,再通过第二步单体水液及交联剂等包覆形成交联的聚合物微球外壳层,制备了可释放增黏高分子的控释包覆增黏体系聚合物微球。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微球的粒径约1.4μm,在65℃可通过调节微球层水解度和交联度实现对增黏高分子释放时间的控制;全部释放后的体系黏度可以达到15.35 mPa·s,能够在地层深部同时发挥微球和增黏高分子的双重作用;在平均渗透率2.26μm2的砂管中,模拟原油黏度为50 mPa·s时,相较于非释放型聚合物微球体系,完全释放的控释包覆增黏体系聚合物微球采收率整体提升6.61%。
香豆素6的变色行为研究
张咪;金游;张蕾;报道了香豆素6与酸发生质子化反应前后的结构变化及变色反应。在香豆素6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甲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通过紫外及荧光光谱表征了其光学性能变化,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证明其变化源自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和电子云的重新排布。紫外吸收光谱显示香豆素6在乙腈中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58 nm,在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磺酸后,香豆素6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最大为62 nm);荧光光谱分析也表明加入磺酸后,最大激发峰由原始的504 nm红移至548 nm;香豆素-磺酸体系随着温度升高,紫外吸收存在明显的蓝移现象。此外,香豆素6质子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对于可擦除的环保pH指示剂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粒径可控层内硬化树脂微球的制备
唐晓旭;代磊阳;徐国瑞;郐婧文;张晓封;王新铭;通过“乳化+固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一定强度且不会吸水膨胀,微观下粒径均一、圆球度高的树脂微球。最优质量配方为:16%双酚缩聚物(YHY-1)+10%有机咪唑(YRX-2)+6%多元胺(FSJ-1)+1%硅溶胶(GRJ-1)+6%聚氧乙烯醚(XJB-1)+3%聚氧乙烯醚(ZFC-2)。微球粒径分布于50~150μm,在注入时为乳液状,可调整硬化时间使其在目标地层时转相为固态微球。堵水实验表明,微球注入阻力系数2.3,注入性好,封堵率达到91.2%,可以实现长效的封堵效果。
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的合成及精制工艺研究
袁志明;胡靓;朱文浩;罗卫;牛富强;以甲基二磺酸、多聚甲醛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通过酯化(环化)脱水反应合成了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粗品,经萃取、精制和结晶干燥得到纯品。优化工艺条件为:m(磺酸)∶m(五氧化二磷)=1∶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05℃、搅拌速率(反应/萃取)47/71 r/min,在此条件下,平均收率可达91.32%。精制后产物含湿量≤50 mg/L、游离酸含量≤50 mg/L、纯度≥99.7%。
Fe改性ZSM-5分子筛及其对轻烃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
程秋香;侯丁;刘树伟;刘艳会;韩磊;张小琴;王艳红;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改性的ZSM-5催化剂,考察Fe元素(负载量<1.5%)对混合轻烃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并利用低温氮气吸脱附、X射线衍射、吡啶吸附和NH_3-TPD等方法分析了Fe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孔结构以介孔结构为主,随着Fe负载量的变化,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参数无变化;L酸在催化剂中的占比随着Fe负载量的增加而提高,L酸酸量/B酸酸量比值从2.57上升到3.18。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当反应110 min时,丙烯选择性为35.7%。
蒸汽辅助干溶胶法制备钛硅分子筛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李顺;王钰佳;任铁强;王海彦;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将溶胶冷冻干燥后通过蒸汽辅助的方式晶化制备了小晶粒的TS-1分子筛。通过设计一步合成法或多步合成法考察了蒸汽辅助晶化过程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并采用SEM、XRD、FT-IR、UV-vis、XPS、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以噻吩正辛烷为模拟油的体系中,多步合成法得到的TS-1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更丰富的多级孔结构,以水为分散介质、H_2O2为氧化剂,反应80 min脱硫转化率可达96.42%。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石脑油组分快速定量分析模型构建与应用
王季泉;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了石脑油关键物性参数(密度、馏程、PONA组成)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矢量归一化结合一阶导数预处理光谱数据,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决定系数(R2)>0.9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0.5%,检测时间缩短至30 s。工业验证显示,该法检测精度达到ASTM标准要求,分析效率提升20倍以上。
丙烷无氧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张晓磊;黄意;窦岩;分析了丙烷无氧脱氢和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指出了丙烷无氧脱氢催化剂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总结了目前常用的丙烷无氧脱氢催化剂,包括Pt基催化剂、CrOx基催化剂、ZnO基催化剂、GaOx基催化剂和VOx基催化剂等。介绍了一些新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如ZrO2基催化剂和Co基催化剂,探讨了影响丙烷无氧脱氢制丙烯的一些因素。
脂肪族饱和二元羧酸单酯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娜岚;夏鑫;蔺建民;杨修政;李妍;杨鹤;介绍了脂肪族饱和二元羧酸单酯的合成方法,分析了各个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羧酸直接酯化法应用广泛但需要配合良好的催化剂;酸酐直接酯化法高效但受限于酸酐的种类;吸附保护法选择性高但吸附剂开发不足;间接酯化法可作为直接酯化法的补充手段,提高原子利用率;催化转化法原料绿色可再生但产品种类单一。脂肪族饱和二元羧酸单酯有望进一步获得广泛应用,而使用酸酐或可再生原料、开发绿色高效的催化剂是其发展方向。
废塑料化学再生产品的国际认证及借鉴
王之茵;邬楚玚;程钰丹;程薇;赵丽萍;黄丽敏;针对中国废塑料化学再生产业起步晚、缺乏配套认证和激励政策的问题,梳理了ISCC、EN 15343和UL等国际主流认证体系的适用规则,并比较其在原料溯源、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核算及可持续性份额分配方面的关键差异。质量平衡法的“自由归因”“免燃料自由归因”和“按比例分配”三种模式可覆盖不同立法需求,是产业获得税收、碳税等激励措施的核心工具。评估了国内政策空缺带来的制约,并提出:明确低值废塑料优先用于化学再生;在碳核算中引入焚烧基线抵减;建立以质量平衡法为核心、初期优先采用自由归因法的本土认证体系;推动国际互认,减少企业重复认证成本,促进塑料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N-甲基吡咯烷酮型离子液体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王英磊;李文欢;杜朝军;史政海;综述了N-甲基吡咯烷酮型离子液体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N-甲基吡咯烷酮与无机酸(或有机酸)构成的离子液体在脂肪羧酸酯、芳香羧酸酯、硼酸酯等酯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总结了聚苯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硅胶等作载体的固载N-甲基吡咯烷酮型离子液体在不同酯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低温钒基烟气脱硝催化剂抗硫酸氢铵失活性能研究进展
冯熠宸;金震楠;薛东武;娄炎群;邬永祥;黄健;综述了低温钒基烟气脱硝催化剂上硫酸氢铵的形成机制及其沉积带来的危害,系统地梳理了因钒基催化剂硫酸氢铵导致物理失活的前沿研究进展,包括阻碍硫酸氢铵生成、促进硫酸氢铵分解和转移。指出尽管钒基催化剂在抗硫酸氢铵失活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催化剂设计策略,推动SCR技术的持续进步。
碳纤维原丝油剂分类及其对碳纤维品质的影响(Ⅰ)
李磊;王建宁;张笛;王贺团;邓明妤;沈志刚;综述了碳纤维原丝油剂分类及优化。介绍了碳纤维原丝油剂在碳纤维生产中的作用,讨论了前段工艺和上油工艺对上油过程及原丝结构性能的影响。碳纤维原丝油剂的种类和上油工艺对碳纤维的性能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预氧化和碳化阶段,碳纤维原丝油剂的耐热性和分解性能对碳纤维的最终质量至关重要。
公告栏
作者在网站投稿成功后,编辑部及时进行初审,不符我刊发表的稿件发送“退稿通知单”,录用稿件逐期安排刊登,并付相应稿酬。
稿件进入外审流程后,外审周期一般为1个月。请随时关注网站信息并及时在网站系统上传修改稿件,也可以拨打电话022-63804996咨询,工作时间可随时进行查询。
《精细石油化工》欢迎您的来稿,欢迎订阅。
期刊信息
双月刊
1984年创刊
主管、主办
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
有限公司天津石化分公司
电 话
(022)63804996 63804759
投稿网址
http://www.jxsyhg.com
主编:王百森
副主编:高文清 刘华萍
执行副主编:于波
责任编辑:温飞 王田军
ISSN 1003-9384
CN 12-1179/TQ
国内邮发代号:18-125
国外发行代号:BM 4379
广告许可证号:1201160300001
国内定价: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