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345,438
今日访问量: 0
2025年03期
油田化学品

堵漏凝胶WSP的制备及应用

王海斌;杨倩云;姜春丽;于雷;李文明;邱春阳;

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酰胺、亚硫酸氢钠等为主要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合成了凝胶WSP。评价结果表明:凝胶WSP抗温性好,具有优良的水敏增稠和剪切增稠特性,遇水后1 min体积膨胀10倍,并随着剪切速度的提高黏度迅速升高;凝胶WSP黏弹性好,抗应变能力及抗冲稀滞留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可酸化性,能够有效滞留并封堵地下含水、裂缝及溶洞型漏层。凝胶WSP配合其他堵漏材料,形成的抗冲稀强滞留高效堵漏技术在华北JH55P4井进行了现场应用,解决了断缝体失返性漏失的难题。

2025 年 03 期 v.42 ; 中石化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项目(SG210102K);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项目(SKG2112)
[下载次数: 3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改性呋喃树脂型固砂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杨航;徐国瑞;李玲玉;徐景亮;宋书渝;郐婧文;

为解决海上油田日益严重的出砂问题,优选出一种改性呋喃树脂固砂剂,其配方组成为m(改性呋喃树脂)∶m(固化剂)∶m(活化剂)∶m(固结剂)=5∶8∶2∶0.3。评价了该固砂剂的固结性能、闪点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该固砂剂的固化时间在72 h左右,抗压强度大于4.249 MPa,闪点温度可达79.8℃;固砂剂在水相条件下的封堵率为98.73%,油相条件下封堵率仅为12.36%。该固砂剂具有选择性封堵能力,可实现堵水不堵油的效果。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水基树脂乳液固砂体系的制备与评价

赵纪发;王道航;杜光焰;何禹羲;刘周旭;张艺芬;

研制了一种对高矿化度地层水具有良好配伍性的水基树脂乳液型化学固砂体系。以乙烯基酯树脂和水为原料,以Gemini 1631为乳化剂,使用相反转法制备了水包油(O/W)及油包水(W/O)两种类型乳液。结果表明,水包油乳液组成为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7%,油相质量分数为45%;油包水乳液组成为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油相质量分数为80%。确定了固化剂过氧化苯甲酰质量分数为1.0%,固化温度为60℃,固化时间3~4 h;砂芯的单轴抗压强度均能达到8 MPa以上,渗透率能达到250×10-3μm2以上;乳液稳定性好,对矿化度200 g/L的盐水和现场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4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海上中低渗油藏高效纳米驱油体系性能评价与矿场试验

李胜胜;冯青;李啸南;宋学玲;柏溢;陈哲永;

为适应海上中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求,以生物酶、自生活化剂与改性纳米银为主要原料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驱油体系,评价了体系粒径、界面张力性能、润湿性能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驱油体系的粒径分布主要在20~60 nm;当纳米驱油体系质量浓度达到10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6.7×10-3 mN/m,界面活性良好;纳米驱油体系可以将岩石润湿性从油湿改变成水湿,实现润湿反转;纳米驱油体系具有高波及效果、乳化作用和黏弹性作用。当纳米驱油体系质量浓度达到100 mg/L时,原油采收率在水驱效果上提高17.63%,明显优于表面活性剂与金属纳米流体。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纳米驱油技术的降水增油效果优于常规驱油技术,平均日增油量是采用常规驱油剂井的1.8倍,平均含水下降率为2.5倍,累增油量为2.8倍。

2025 年 03 期 v.42 ; 基金项目: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YSB22YF009)
[下载次数: 6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型增黏微球的制备及其增黏机理研究

庞长廷;唐晓旭;李彦阅;宋鑫;吕金龙;苏程;

针对“强注强采”开发条件下微球封堵强度不足及滞留能力差的问题,以白油、分散稳定剂作为油相,通过引入可分解交联剂、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等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以现有微球体系为功能载体的耐温耐盐的新型增黏微球,探讨了其增黏机理。结果表明,常规用量5 000 mg/L条件下,在90℃,矿化度为34 124.2 mg/L的模拟地层水条件下老化,其水分散液黏度值高于100 mPa·s。结合透射电镜、核磁和红外测试结果分析,揭示了体系先通过表面强化的高分子交联单体与溶胀后的微球进行交联形成较大的团聚体,然后聚集体内部可分解交联剂断链释放增黏高分子的增黏机理。

2025 年 03 期 v.42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CCL2022TJTONST1336)
[下载次数: 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型水基稠油自分散降黏剂在蒸汽吞吐井辅助射流泵举升的应用

付云川;周文超;孙君;孙艳萍;侯岳;徐方雪;

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体积比1∶3复配,添加少量助剂、增效剂,在45℃、转速300 r/min条件下搅拌2 h,得到一种新型水基稠油自分散降黏剂。考察了该剂对特超稠油的降黏效果,结果表明:降黏剂对不同含水率稠油均有显著的降黏效果,在高含水条件下,质量分数低至0.15%时,降黏率大于95%。结合特超稠油蒸汽吞吐射流泵举升的生产特点,经优化药剂参数并设计配套应用工艺,现场应用6井次,日产液、日产油明显提高,累计增油超过1 900 m3

2025 年 03 期 v.42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课题(HFKJ-ZX-GJ-2023-03-05)
[下载次数: 3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一种高固含量悬浮态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刘浩洋;张艳辉;魏子扬;徐浩;左清泉;吴清辉;

针对普通乳液聚合物有效含量低、药剂需求量大、难以满足海上油田整体调驱需求的问题,采用乳化机将粒径小于50μm的速溶聚合物在不低于7 500 r/min的高速搅拌条件下使其溶于悬浮剂中,制得一种高固含量悬浮态聚合物。室内评价结果表明:高固含量悬浮态聚合物有效含量达到51.55%,高于普通乳液聚合物;与交联剂A、交联剂B组成的凝胶体系可在1~4 d成胶,成强强度可达(0.5~6.5)×104 mPa·s;同等成胶强度下,聚合物用量可比普通乳液聚合物减少1/2,高固含量悬浮态聚合物及其凝胶体系具有较好的封堵性和驱油性。

2025 年 03 期 v.42 ; 海油发展科研项目(HFKJ-ZX-GJ-2023-02)
[下载次数: 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研究与开发

调剖水驱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化学性质的影响

李刚;宋群华;牛东;

构建了基于饱和度的油藏化学破坏模型。采用储层透气性测试与电子显微镜扫描揭示了通过多种化学反应,沉淀的矿物与材料可以很好地封堵储层孔喉以达到降低储层孔渗的目的。饱和指数模型揭示了多孔基质中因油藏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形成的几种类型的孔喉。模型特征表明,富含硫酸盐和碳酸盐的水注入油井会产生多种化学沉淀,而目前存在的加密井网开发又易将各个油田的不同渗透率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调整为同一标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的5个致密储层油田共15口油井调剖水驱效果表明,5个油田调剖水驱后渗透率一般破坏概率均值为38%,中等破坏概率为57%,认为油田储层均为中等破坏。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渤海油井聚合物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研究

张康;曲喜墨;鲍文辉;郭布民;赵健;潘江浩;申金伟;

为使聚合物压裂返排液处理后达到海上平台回注要求,采用“两级Fe/C微电解氧化—两级絮凝沉降—过滤”组合工艺处理渤海某区块油井压裂返排液。结果表明,Fe/C电解氧化反应时间为30 min, pH值为6,反应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絮凝剂PAC加量为0.3%,pH值为7.5,搅拌时间为10 min,处理后含油量由1 086.4 mg/L降至0.06 mg/L,粒径中值由156.09μm降至1.612μm,悬浮物含量由1 356.8 mg/L降至3 mg/L,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从210个/mL降为0,满足SY/T 5329—2012要求。

2025 年 03 期 v.42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项目(YSB22YF011)
[下载次数: 3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NIR光谱的原油中蜡含量快速分析方法

李琳皓;向宇;周奎;

利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中的极端梯度提升算法构建模型预测原油中的蜡含量。采集120组原油试样的NIR光谱数据,使用不同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鲸鱼算法(WOA)进行特征筛选,采用网格搜索与交叉验证方法获得最优模型参数。对比不同数据预处理方法,使用一阶导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交叉验证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89 7和0.927 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11 2和1.688 6。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4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高温H2S/CO2/O2环境下N80油管腐蚀规律与机理研究

刘海彬;李洪毕;刘锦;王智博;杨盈盈;耿月;

研究了油管在H2S/CO2/O2三相混合气体高温条件的腐蚀机理,采用室内挂片失重法评价了腐蚀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为Fe2O3、FeS和Fe3O4。油管的腐蚀速率随着腐蚀环境下温度的升高表现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且在160℃时达到最低值之后迅速增大;O2、H2S、CO2分压升高时,腐蚀速率增大,但增大趋势表现不同,O2分压和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明显大于H2S和CO2

2025 年 03 期 v.4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专项(编号2023ZZ23)
[下载次数: 6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发动机油节能性与抗氧化性间的平衡研究

许金山;雷凌;

通过倒拖节能台架和TOC氧化试验考察不同油品黏度及抗氧剂、分散剂、黏指剂、减摩剂等功能添加剂对发动机油节能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油品黏度有利于节能性的提升,但提高分散剂和抗氧剂含量、降低清净剂含量、采用分散型黏指剂、降低减摩剂含量都会对油品节能性造成负面影响。抗氧化性的研究表明,黏指剂加剂量越高,对油品黏度变化率的影响越大,PMA型黏指剂油品的黏度增长远高于HSD型黏指剂;酚型抗氧剂、MoDTC减摩剂有负向影响;胺型抗氧剂、分散型黏指剂有正向影响。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脉冲伏安法的航空润滑油抗氧化性能研究

景一川;刘辉;王玉睿涵;何懿峰;

选取5种常见航空润滑油,按轻质航空润滑油腐蚀和氧化安定性测定法(GJB 563)进行了氧化模拟试验,每8 h取样并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了各试验阶段芳香胺型抗氧剂的含量。结果表明:在4种试验条件下,氧化试验后高性能型(HPC)油抗氧剂含量均高于标准型(SPC)油。在175℃时,HPC油的抗氧剂均剩余45%以上;在204℃未通入空气时,HPC油的抗氧剂均剩余65%以上,显著优于同条件下的SPC油。通过对抗氧剂含量变化趋势的测定,明确了HPC油抗氧化性能优于SPC油,而对胺型抗氧剂含量的测定可成为区分HPC油品的指标。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3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太阳能甲烷重整生产合成气的热力学研究

妥林;马静;张红欣;

基于热力学原理,运用HSC软件对甲烷干湿重整反应体系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反应物的摩尔比R[n(CH4)/n(H2O)或n(CH4)/n(CO2)]能够提升甲烷转化率和燃料转换效率。反应温度对体系的热化学储能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在较低温度下,副反应较多,随着温度升高,副反应减少;进一步增加温度可降低积碳生成,提高CO2利用率,从而增强太阳能燃料的实际转换效率。甲烷湿重整体系在920℃时转换效率可达37.523%;甲烷干重整体系在1 000℃时,转换效率可达33.797%。

2025 年 03 期 v.42 ; 2022年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XJEIXJ2022P110); 昌吉学院202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KYLK008)
[下载次数: 4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S2O82-/ZrO2-La2O3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脱碱性氮性能

孙岢欣;崔亮;闫锋;师阳;庄仕钊;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环境友好型稀土改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La2O3,通过IR、XRD、BET、NH3-TPD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应用于模拟油品脱氮,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对脱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La不仅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酸强度以及酸位点的量,还可以增强催化剂的活性。当La掺杂量为3%、焙烧温度为600℃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脱氮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比0.075 g/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30min,H2O2添加量1 mL,在此条件下脱氮率可达98.02%。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脱硫率可达90%。

2025 年 03 期 v.42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6ZX05010-004-005)
[下载次数: 4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催化剂

烯烃电化学氢甲酰化

彭鑫鑫;

介绍了电化学反应原理和烯烃电化学反应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电化学技术能实现烯烃双键的活化。着重叙述了烯烃电化学氢甲酰化的反应策略,氢甲酰化反应所需氢源和碳源的活性物质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或间接持续提供,对烯烃电化学氢甲酰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7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综述

纳米复合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刘祝君;

分析了纳米降凝剂的降凝机理,包括成核作用、共晶作用和吸附作用。介绍了纳米SiO2、纳米蒙脱土、纳米碳基材料以及磁性纳米材料复合降凝剂的研究进展情况。纳米降凝剂通过调控蜡晶的成核与生长过程,提供成核位点等途径,显著提升原油在低温条件下的流动性,特别是磁性纳米材料,在与磁场的协同作用下,表现出更为出色的降凝性能,为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提供了解决思路。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精细石油化工期刊【简介】

<正>《精细石油化工》创刊于1984年7月,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天津石化分公司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刊物。以从事精细石油化工的科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也可供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精细石油化工》主要报道国内外以石油为基础和与石油有关的精细化工产品,如油田化学品、日用化工产品、纺织染整助剂、胶粘剂、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催化剂、合成材料助剂、炼油精细化学品及有关中间体等方面的市场动向、生产应用进展和科技成就。

2025 年 03 期 v.42 ;
[下载次数: 3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公告栏

  作者在网站投稿成功后,编辑部及时进行初审,不符我刊发表的稿件发送“退稿通知单”,录用稿件逐期安排刊登,并付相应稿酬。

  稿件进入外审流程后,外审周期一般为1个月。请随时关注网站信息并及时在网站系统上传修改稿件,也可以拨打电话022-63804996咨询,工作时间可随时进行查询。

 《精细石油化工》欢迎您的来稿,欢迎订阅。

期刊信息

双月刊

1984年创刊

主管、主办

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

有限公司天津石化分公司

电 话

(022)63804996  63804759

投稿网址

http://www.jxsyhg.com

 

主编:王百森

副主编:高文清  刘华萍

执行副主编:于波

责任编辑:温飞  王田军

 

ISSN 1003-9384

CN 12-1179/TQ

国内邮发代号:18-125

国外发行代号:BM 4379

广告许可证号:1201160300001

国内定价:10.00元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