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379,249
今日访问量: 292
2025年05期
油田化学品

海上衰竭气藏自降解暂堵型修井液研究与应用

耿学礼;任强;杨凯;王巧智;杨可三;周文远;

针对海上某衰竭气藏井大修作业易漏失,孔喉易堵塞,缺乏有效的修井暂堵措施的问题,通过自降解降滤失剂和增黏剂开发、黏度与漏失量适配性优化、暂堵剂粒径优化等方式制备了一种暂堵型储保修井液,并开展了模拟修井全过程的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暂堵后漏失量降低86.7%以上,液体返排率达到71.3%(1 d)和83.4%(5 d)以上,产能自然恢复率达到82.2%(1 d)和88.4%(5 d)以上,解堵后产能恢复率达到94.96%以上。现场施工时静漏失0.1 m3/h,循环漏失0.4 m3/h,实现了良好的暂堵效果。修井解堵后24 h内产气量恢复至36 000 m3/d,25 d后产气量基本恢复,表现出良好的暂堵和储保效果。

2025 年 05 期 v.42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编号:SSKJ-CG-GJ-2025-04)
[下载次数: 3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超疏水功能支撑剂制备及其在海上低渗油田的应用

曹砚锋;陈维余;王黎;耿学礼;江锚;郑晓斌;

针对海上低渗油田压裂后边底水、注入水、邻层水产出问题,采用“一锅法”热涂覆工艺制备了一种超疏水控水功能支撑剂,对其疏水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超疏水功能支撑剂表面具有微-纳粗糙结构,水在超疏水控水功能支撑剂表面的静态接触角为152°,砂床阻水高度为10 cm,水油阻力比值大于5,油水同时通过支撑剂孔隙时出口含水率较常规支撑剂降低36.5%。现场应用后,含水率从77.6%降低至62.7%。

2025 年 05 期 v.42 ;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KJGG2022-0704)
[下载次数: 3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低初黏低分子聚合物堵剂的制备与评价

王秀云;陈立峰;张朔;顾小青;张硕;

以低分子聚合物PM92为主剂,聚乙烯亚胺(PEI)为交联剂,氯化铵为助剂,构建了新型凝胶体系,通过黏度测试、成胶时间监测、可降解性及岩芯封堵实验分析,综合评价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50℃、矿化度5 579.8 mg/L条件下,1%PM92+0.85%PEI+0.05%NH4Cl体系的成胶液初始黏度为9.8 mPa·s,成胶时间为96 h,在地层中可降解,岩芯封堵率大于90%。

2025 年 05 期 v.4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74028、W2421011)
[下载次数: 2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海上油田耐高温高压聚酯类上浮剂制备与性能评价

文恒;丁秋炜;陈峥嵘;张宇;侯亚南;滕大勇;

针对目前使用的上浮剂等缝高控制材料难以满足海上油田高温、高压的储层条件问题,通过合成酯类共聚物基底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性成型,开发了一种耐高温高压上浮剂,实验结果表明,上浮剂耐温可达200℃以上;1~3 mm以及20目的 2种上浮剂最优质量比为1∶2,可以满足19.9 MPa的封堵承压要求;采用海水基胍胶压裂液时,建议以0.06 m3/min排量泵注上浮剂,加注质量分数3%,注入后需停泵2~3次,各级颗粒混合注入即可。

2025 年 05 期 v.42 ;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课题(KJGG2022-0704)
[下载次数: 3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水包水乳液聚合物凝胶在渤海L油田的应用

李晓伟;贾永康;张文喜;凌卿;韩文彬;郐婧文;

渤海L油田因长期注水开发、注采强度大,水窜程度较高,常规的油包水乳液聚合物凝胶调剖措施试验,但普遍存在注入升压过快、注入量不足、影响地层能量的问题。针对常规油包水乳液聚合物在高矿化度水中形成大量1~20μm的悬浮油滴,在近井孔吼处产生贾敏效应,导致注入压力升高过快的问题,开展了水包水型乳液聚丙烯酰胺的筛选评价,并通过与酚醛类交联剂复配形成了新型乳液凝胶体系,新体系在注入水中溶解后外观透明,溶解时间30~40 min,成胶时间5~8 d,成胶黏度1 735~13 055 mPa·s,渤海L油田室内评价注入阻力系数相比原有体系降低了40%以上。在矿场应用中设计调剖液13 000 m3,顺利完成注入,措施后油井日增油最高达到39m3/d,累计增油8 927 m3

2025 年 05 期 v.42 ; 中国海油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YSB24YF014);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YSB21YF001)
[下载次数: 4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催化剂

镍改性HPMo/TiO2催化剂的制备和氧化脱硫性能

庄仕钊;朱广进;闫锋;孙岢欣;师阳;

以磷钼酸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主要成分,合成多金属氧酸盐并将其负载在二氧化钛上,用过渡金属离子Ni对其进行了改性制得镍改性HPMo/TiO2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模拟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对该催化剂在镍改性前后的脱硫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并通过FT-IR、XRD、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改性HPMo/TiO2催化剂可以对模拟油品中的大部分含硫化合物进行有效脱除,在用量0.3 g/kg、氧硫体积比为1∶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0 min时,脱硫效果最好,脱硫率可达97.41%。

2025 年 05 期 v.42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6ZX05010-004-005)
[下载次数: 4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多级孔道UiO-66构筑及其在超高纯PMA合成中的催化机制

刘博闻;何安朕;曾源煦;谢有为;李碧红;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织构特征的UiO-66催化剂,通过XRD、SEM、NH_3-TPD、TG和N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应用于高纯度丙二醇甲醚乙酸酯(PMA)的非均相催化合成,对比了其在间歇和连续流工艺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UiO-66的孔结构和酸性等织构性能随其合成过程含水量增加而提升。HP-UiO-66-9介孔体积为0.38 cm3/g,微孔体积为0.27 cm3/g,总酸量为104.3μmol/g,织构特性最佳。该催化剂在长达200 h的连续反应中活性衰减率小于2%,PMA选择性大于99%,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纯化后产物酸值(KOH)(<0.01 mg/g)、金属离子含量(<1μg/L)及色谱纯度(>99.99%)全面达到半导体电子化学品SEMI标准要求。

2025 年 05 期 v.42 ;
[下载次数: 7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研究与开发

胜利滨648井组聚胺活度平衡防塌钻井液技术

秦涛;周建民;王伟;刘伟;纪德罗;邱春阳;

针对滨648井组井壁失稳及储层保护技术难题,构建聚胺活度平衡防塌钻井液体系。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聚胺活度平衡防塌钻井液体系抑制性好,封堵能力强;岩芯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达到90%以上。聚胺活度平衡防塌钻井液体系在滨648井组7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施工中井壁稳定,平均单井日产油在5 t以上,平均单口井成本降低8.36%,达到了井壁稳定、储层保护及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5 年 05 期 v.42 ;
[下载次数: 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MSCR试验的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

吴晓颖;么强;刘成;张东旭;

采用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对不同掺量的SBS改性沥青在58、64、70℃下的蠕变恢复率(R)、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及其应力敏感性指标(Rdi、Jnr-di)进行分析,并依据AASHTO M332-23标准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分级。结果表明:随SBS掺量增加,改性沥青R增大,Jnr减小,当掺量不高于5%时,两者变化趋势更明显;改性沥青在低温、低应力条件下,R最大,Jnr最小,且随温度升高,SBS掺量变化对R与Jnr的影响逐渐显著;改性沥青的应力敏感性指标Rdi和Jnr-di随SBS掺量的增加分别呈减小和增大趋势,表明SBS掺量增多,会降低R应力敏感性,增强Jnr应力敏感性。伴随着SBS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实现了从标准交通(S)到极端交通(E)的等级变化,高温性能逐渐增强。

2025 年 05 期 v.4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编号124046)
[下载次数: 6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PAC-P(AM-EA)杂化絮凝剂制备及表征分析

崔红梅;李凯欣;刘俏;王文沅;祝凤蕊;徐颖;

以无机单体聚合氯化铝(PAC)为骨架,有机单体丙烯酰胺(AM)与疏水单体丙烯酸乙酯(EA)为自由基活性中心,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制备了PAC-P(AM-EA)疏水型杂化高分子絮凝剂,并利用模拟聚驱采油废水水样评价了其絮凝性能。优化合成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0.15%、m(EA)∶m(AM)∶m(PAC)=7∶20∶1.5、聚合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在该条件下,所得产物特性黏度可达465.62 mL/g,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 281 832。PAC-P(AMEA)含有典型官能团、呈现三维网状结构,该絮凝剂在油水分离方面的性能优于传统聚丙烯酰胺、PAC和P(AMEA),具备显著的应用潜力。

2025 年 05 期 v.42 ;
[下载次数: 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低聚型超临界CO2缓蚀剂的制备及缓蚀性能研究

缴增甫;赵鑫;田大园;张旭彪;杨凯;冯仁子;杨飞;

针对超临界CO2环境下传统缓蚀剂缓蚀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引入二聚酸等低聚性质的材料,合成了两种低聚型咪唑啉和低聚型苯甲酸酰胺超临界CO2缓蚀剂,并利用超临界CO2缓蚀剂评价装置考察了水含量、腐蚀温度、腐蚀时间等因素对两种低聚型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低聚型苯甲酸酰胺缓蚀剂,低聚型咪唑啉缓蚀剂展现出优异的缓蚀效能和环境适应性。在模拟工况条件(压力7.65 MPa,温度55℃,腐蚀时间25 h)下,低聚型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率最高达93.67%,且其吸附行为稳定且具有长效保护作用,表明具有优异的成膜性能与缓蚀效能。

2025 年 05 期 v.42 ;
[下载次数: 1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二氧化锆纳米流体在油井套管结垢清除中的应用

王文喆;

针对渤海油田井下污泥(以硫酸钡结垢为主,占比>80%)高效清洗难题,开发了一种高效纳米清洗技术。制备了粒径为13.7 nm、Zeta电位为-29.14 mV的纳米流体,并开发了基于该纳米流体的ZrO2纳米颗粒增强型纳米清洗液。该体系利用“静电-位阻”双重稳定机制及超低界面张力实现油泥微孔深度渗透,并通过溶剂溶解-颗粒切削-界面破胶三级协同作用清除垢物。优化配方为1.5%纳米流体+1 g ZrO2纳米颗粒。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配方纳米清洗液在短时间内实现了80.65%的清洗效率。流变特性分析证实该清洗体系兼具优异的剪切稀释性与悬浮稳定性,能够满足渤海油田深井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连续作业需求。

2025 年 05 期 v.42 ;
[下载次数: 3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海上低渗油藏“凝胶+分散微凝胶”调驱技术的研究

冯轩;郐婧文;徐国瑞;李翔;王晓龙;李晓伟;

针对海上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的问题,开发了水基乳液聚合物凝胶和分散微凝胶颗粒,以提升调驱效果。性能评价结果表明,0.6%水基乳液聚合物RJ-03溶解时间20 min,溶解后的溶液黏度18 mPa·s,0.6%聚合物+0.3%分子络合剂+0.25%成胶控制剂的成胶液成胶时间为8 d,成胶黏度为4 395 mPa·s;分散微凝胶颗粒初始粒径为2.13μm,分布均匀,稳定性指数1.8,颗粒间可发生聚并;凝胶和分散微凝胶在不同渗透率的多孔介质内,封堵和选择封堵效果良好。矿场应用结果表明,组合调驱体系注入期间压力仅升高3.5 MPa,受效井产油增加已持续254d,井组累计增油量5 754 m3

2025 年 05 期 v.42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YSB24YF009)
[下载次数: 3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旋转目标检测与卷积神经网络的仪表指针读数识别算法研究

靳凯;

针对指针式仪表读数自动识别传统算法的检测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目标检测与YOLOv11架构改进的角度跟踪(AngleTracker)实时识别架构:首先,设计一种基于仪表盘距中心点距离及仪表盘大小进行自适应优化透视变换算法,完成对仪表的视线矫正;其次,提出基于CenterTrack策略的YOLOv11角度检测框架,通过相邻帧的角度差值作为预测值来降低长短边回归带来的误差;再次,消除角度交互性因素以解决原始算法存在的测量错误问题,同时克服YOLOv11回归角度预测限制的难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指针常规识别上可以提升1.5%准确性,小目标指针识别上提升2.5%准确性,高精度仪表角度预测误差值跳变不超过0.01,常规检测不超过0.004,具有较强的工程意义。

2025 年 05 期 v.42 ;
[下载次数: 4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亚微米级硬脂酸锂的合成

王泽云;王杰;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采用硬脂酸与氢氧化锂一步反应法制备了亚微米级硬脂酸锂。考察了混合溶剂配比、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游离硬脂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溶剂中乙醇质量分数为70%,硬脂酸质量分数10%,n(硬脂酸):n(氢氧化锂)为1∶1.0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0 min时,制备的硬脂酸锂粒径D50为0.535μm、D90为0.923μm,达到锂电池电极添加剂的粒径分布要求。

2025 年 05 期 v.42 ; 运城学院博士启动项目资助(YQ-2021033)
[下载次数: 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抗超高温油基完井液体系及沉降稳定性主控因素分析

杨兰平;聂强勇;王奕杰;杜仕勇;

针对高温条件下油基完井液的沉降稳定性差、黏度和切力难以调控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抗超高温聚合物增黏剂HT-ZN,构建了一套抗超高温油基完井液体系。HT-ZN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在337.2℃以下保持稳定。经230℃老化48 h后,含3%HT-ZN的完井液体系仍能保持较强的悬浮固相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完井液在230℃高温静置10 d后,黏度保持率和动切力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沉降稳定性较好,破乳电压稳定。通过对完井液流变参数和沉降稳定性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了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动切力及终切力等三项完井液沉降稳定性主控因素。

2025 年 05 期 v.42 ;
[下载次数: 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分析与测试

石油化工企业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实例分析

门娟;马丽娜;张树强;

基于行业实践与技术标准,在天津市某石化企业构建了一套覆盖污染识别、点位布设、指标筛选、采样测试及质量控制的系统性监测方案,并进行了风险评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土壤中镍、锌、1,2,3-三氯丙烷及地下水中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甲苯、萘比2021年明显减少,说明这些污染物无累积,已迁移、转化或分解;土壤铅和石油烃及地下水砷、铅、镉、镍有增高的现象,虽未超标,但已存在累积迹象,是该企业重点关注的污染因子。对该企业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实例分析实现了潜在污染风险的早期识别、污染范围的准确界定、污染程度的客观评估,可为类似石化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5 年 05 期 v.42 ; 天津市生态环境专项; 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周边监测项目
[下载次数: 7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综述

含氟光敏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进展

辛会芬;陈晨;冯柏成;

综述了含氟二胺、含氟二酐以及不同类型含氟光敏聚酰亚胺(FPSPI)的合成、光化学反应、表征及光敏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负性FPSPI因热稳定性高成为研究重点,而正性FPSPI虽合成复杂,但在提升图案分辨率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探讨了FPSPI在研究与应用中的现状与前景。

2025 年 05 期 v.42 ; 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2TSGC2595)
[下载次数: 17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碳纤维原丝油剂分类及其对碳纤维品质的影响(Ⅱ)

李磊;王建宁;张笛;王贺团;邓明妤;沈志刚;

综述了碳纤维原丝油剂分类及优化。介绍了碳纤维原丝油剂在碳纤维生产中的作用,讨论了前段工艺和上油工艺对上油过程及原丝结构性能的影响。碳纤维原丝油剂的种类和上油工艺对碳纤维的性能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预氧化和碳化阶段,碳纤维原丝油剂的耐热性和分解性能对碳纤维的最终质量至关重要。

2025 年 05 期 v.42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ZD0702301)
[下载次数: 4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4-甲基-1-戊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李泽壮;刘经伟;徐骏;马忠林;杨丽华;

介绍了4-甲基-1-戊烯(4M1P)的合成技术及应用情况,并对国内4M1P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4M1P的合成及其在高端聚合物领域的应用主要被国外垄断,国内仍停留在催化剂合成及聚合物改性研究方面。加快4M1P合成催化剂的国产化,建成工业生产装置,开发4M1P高端聚合技术,是国内发展4M1P产业的重点。

2025 年 05 期 v.42 ;
[下载次数: 8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公告栏

  作者在网站投稿成功后,编辑部及时进行初审,不符我刊发表的稿件发送“退稿通知单”,录用稿件逐期安排刊登,并付相应稿酬。

  稿件进入外审流程后,外审周期一般为1个月。请随时关注网站信息并及时在网站系统上传修改稿件,也可以拨打电话022-63804996咨询,工作时间可随时进行查询。

 《精细石油化工》欢迎您的来稿,欢迎订阅。

期刊信息

双月刊

1984年创刊

主管、主办

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

有限公司天津石化分公司

电 话

(022)63804996  63804759

投稿网址

http://www.jxsyhg.com

 

主编:王百森

副主编:高文清  刘华萍

执行副主编:于波

责任编辑:温飞  王田军

 

ISSN 1003-9384

CN 12-1179/TQ

国内邮发代号:18-125

国外发行代号:BM 4379

广告许可证号:1201160300001

国内定价:10.00元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